计测技术与仪器

  • 锂离子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热特性测试及建模研究

    杨楚舒;邱文泽;耿悦;毛敏军;叶树亮;

    目的:热物性参数和产热特性表征是热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的基础。本研究聚焦锂离子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热特性,通过测定比热容、导热系数等关键热物性参数,构建产热-传热耦合模型。方法:采用等温量热法测量锂离子电容器充放电产热量,绝热量热法测量比热容,三维数据反演法测量导热系数,结合实验数据验证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升预测精度。结果:锂离子电容器充放电产热量随充放电倍率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呈先降后升趋势。当温度从5℃上升至60℃,比热容从931.7 J/(kg·℃)增大至1 180.4 J/(kg·℃)。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在不同恒定电流放电过程中,固定测温点的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偏差在±0.3℃内。结论:基于实测热物性参数构建的产热-传热耦合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锂离子电容器在恒流放电时的温升,可用于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仿真优化。

    2025年02期 v.36;No.118 169-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 基于标尺标定法的光电挠度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欣荣;龚华平;于子淇;刘思瑶;柴丛山;徐贲;樊其明;赵春柳;

    目的:为提高挠度测量的准确性,研究基于标尺标定法的光电挠度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标尺标定法。通过安装已知尺寸的标尺,利用工业相机成像获取标尺对应的像素尺寸,计算标定系数;选定标靶,通过图像处理计算像素位移,获得实际挠度值。实验分析了挠度变化速度、相机安装角度、环境光照度等因素对光电挠度仪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参数变化范围内(2.5~10 mm/s、400~2 200 lx、仰角范围2°~14°、水平角范围2°~14°),挠度变化速度、环境光照度、相机安装角度等因素对挠度测量结果无显著影响,光电挠度仪的测量值与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数据基本一致,偏差在0.1 mm以内。结论:基于标尺标定法的光电挠度仪准确度高,受外界因素影响小,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2025年02期 v.36;No.118 17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 基于云平台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检定系统

    缪鹏;邵海明;蔡晋辉;黄洪涛;肖子尚;

    目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传统检定方式存在检定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为此本文设计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检定系统,以提高检定效率。方法:建立云平台系统,实现校验仪与微信小程序之间的远程数据传输,自动采集与上传检定数据;在检定现场,通过微信小程序录入必要信息;通过系统后台进行数据审核和监督;自动处理原始数据、生成检定证书。系统采用分权管理模式,可赋予检定员与远程辅助人员不同的操作权限。数据传输采用对称与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保证检定工作的可信度。校验仪的硬件采用双AD采样方案,实现高精度的采样,提高测量准确度。结果:采用本检定系统对充电桩开展检定实验,评估结果显示,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满足检定要求。对系统的计量标准装置(检验仪)进行了稳定性测试,证实其长期稳定性达到0.05级标准装置要求。结论:本系统依托云平台及远程数据传输技术,高效完成了检定任务,显著提高了检定效率,在充电桩计量检定监管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25年02期 v.36;No.118 186-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 进样速度对5 s延滞期爆发点影响实验研究

    徐俊炜;叶魏涛;王晓娜;杨遂军;叶树亮;

    目的:研究进样速度对火炸药5 s延滞期爆发点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基于传热学及反应动力学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定性分析进样速度对5 s延滞期爆发点的影响规律。使用黑火药样品进行爆发点实验,测定不同温度、不同进样速度下的5 s爆发点值。结果:当进样速度为31.7 mm/s时,黑火药5 s爆发点为301℃;进样速度高于110 mm/s时,黑火药5 s爆发点为305℃,相较于低进样速度时增加4℃。结论:进样速度影响火炸药5 s爆发点的测试结果,5 s爆发点随着进样速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当进样速度达到边界条件110 mm/s后,增加幅度逐步减小并趋于稳定。

    2025年02期 v.36;No.118 196-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 基于二维单镜面MEMS振镜的扫描畸变分析及电压校正

    毛志翔;徐睿;孙佳烽;胡天;石岩;陈亮;

    目的:针对二维单镜面微机电系统(MEMS)振镜在动态扫描中,因镜面几何特性与光路耦合效应产生的复合畸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压前馈校正的扫描畸变补偿算法。方法:通过构建包含机械偏转、光路传输与空间坐标映射的扫描理论模型,揭示了扫描畸变的形成机制及量化规律。基于非线性优化方法,建立扫描轨迹误差最小化目标函数,通过控制反演电压实现光学畸变的主动预补偿。结果:校正后扫描轨迹的平均绝对误差(MAE)由2.757 7°降至0.724 7°,降幅达74%。结论:该方法无需引入额外光学元件或闭环反馈,为高精度MEMS振镜激光扫描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开环控制解决方案。

    2025年02期 v.36;No.118 203-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 用于多源射频能量收集的宽带圆极化整流天线

    金杭;郁国良;邱阳;朱明敏;周浩淼;

    目的:针对多源射频能量收集需求,设计一种宽带整流天线,通过宽带、高效整流器,实现复杂环境中多频段多极化射频能量的高效收集与转换。方法:采用三段式馈电和地面开槽技术优化收集天线的阻抗带宽,采用偏中心馈电技术和特殊的介质谐振器优化收集天线的轴比带宽;在具有初始频率选择性的整流器基础上,引入多种集总元件和微带线拓展的整流带宽。最终制作收集天线的实物样机,并验证整流天线系统的性能。结果:整流天线在2.2~4.9 GHz频带内保持50%以上的整流效率,其中在2.15~3.15 GHz以及3.8~4.8 GHz频带内具有圆极化特性。结论:实测结果与仿真预测结果基本一致。所提出的宽带圆极化整流天线能够在宽频带中高效地收集射频能量并完成整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5年02期 v.36;No.118 210-21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0K]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基于CNN-HHO模型的风电叶片激光除冰速度预测研究

    董科锋;金英连;吴善强;周唯逸;傅凌焜;王斌锐;

    目的:针对风电叶片激光除冰过程中易引发的叶片表面热损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NN-HHO模型的激光除冰速度预测方法。方法: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模型预测激光除冰速度,并引入哈里斯鹰优化(Harris hawk optimization, HHO)算法,优化CNN模型的超参数空间,形成CNN-HHO优化模型。结果: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CNN模型性能发现,经HHO算法优化后,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减小了2.78%,决定系数R~2增加了0.004。进一步将CNN-HHO预测模型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BP-HHO、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ELM-HHO和CNN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泰勒图可视化分析表明,CNN-HHO模型的各项性能评价指标均表现最佳,其MAPE=3.42%,R~2=0.992。结论:所设计的CNN-HHO模型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激光除冰速度预测,为风电叶片激光除冰工艺参数的智能调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2025年02期 v.36;No.118 219-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不确定移动机器人约束跟随控制

    肖童;张展;管震涛;魏艳红;赵明岩;付铎;

    目的:提高不确定移动机器人系统的控制性能,解决传统约束跟随控制(constraint-following control, CFC)方法抗干扰能力弱的问题。方法:结合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 ESO),提出一种新型的约束跟随不确定性补偿控制方法。首先,使用ESO估计系统中由不确定性引起的总等效状态加速度变化;其次,将得到的估计值用于生成不确定性补偿控制信号,添加到传统的CFC中,赋予系统自主抵抗不确定性的能力。通过李雅普诺夫方法证明,在假设条件下,观测器的估计误差、一阶跟踪误差均满足一致最终有界性。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结合ESO的约束跟随控制方法的累计误差减少了99.73%,峰值误差减少了99.50%。结论:所提方法不仅显著降低了不确定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还能够快速响应时变不确定性。

    2025年02期 v.36;No.118 227-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 基于Linux实时扩展的高精度光伏逆变器数据采集系统

    穆文帅;陈亮;

    目的:针对传统光伏逆变器数据采集系统存在实时性差、精度较低及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Linux实时扩展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光伏逆变器电流、电压数据的高精度实时采集。方法:系统采用Linux内核自适应实时调度算法提高系统的实时性,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和数字滤波算法进行数据采集,应用有限脉冲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R)数字滤波器和无限脉冲响应(infiniteimpulse response, IIR)数字滤波器混合滤波算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系统电压测量精度达到0.8%,电流测量精度达到1%,系统响应时间小于5 ms。结论:该系统可以稳定、可靠地对光伏逆变器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025年02期 v.36;No.118 235-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基于注意力机制和对齐解耦头的快递包裹检测方法

    王一民;李锐鹏;杨其华;潘双英;

    目的:针对当前包裹检测技术存在精度低、速度慢和对设备性能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对齐解耦头的改进检测方法。方法:以YOLOX-tiny为基础框架,在特征融合网络的交叉阶段层中集成CBAM注意力机制模块,构建三个包含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的CBAMCSPLayer模块,以增强模型对关键特征融合的能力;设计新的对齐解耦头,通过AlignBlock结构实现对分类和回归连接信息的双重学习,以最小的参数增量实现分类和回归任务的对齐,并提高检测精度。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X-tiny算法在自建数据集上的平均精度可达90.37%,相较原算法提高了1.48%,检测速度达到了82.6帧每秒(frames per second, fps),计算量仅为6.98 GFLOPS(每秒十亿次浮点操作数,giga floating-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 GFLOPS)。结论:本算法可实现在复杂物流场景下的快递包裹实时检测,特别适用于计算和存储资源有限的设备。

    2025年02期 v.36;No.118 245-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材料科学

  • 基于谷胱甘肽修饰的富勒烯衍生物湿度传感器研究

    张佳丽;金飞;吴琼;朱本峰;葛洪良;汪松;王莹;

    目的:合成谷胱甘肽修饰的富勒烯衍生物(C_(60)-Glu)并开发基于该衍生物的高性能湿度传感器。方法:通过谷胱甘肽与富勒烯(C_(60))的亲核加成反应合成富勒烯衍生物,制备湿度传感器;结合紫外-可见光谱(Vis-UV)、红外光谱(IR)、接触角测量、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湿度性能测试等多种手段表征C_(60)-Glu的结构和性能。结果:C_(60)-Glu表现出优异的亲水性(接触角为19.7°),传感器的响应值高达41 317.5,线性相关系数近似为1(R~2=0.989),且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仅为3.1 s和16.1 s。结论:通过谷胱甘肽修饰,成功将羟基、氨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引入到C_(60)表面,有效提升了富勒烯的亲水性和湿度传感特性,C_(60)-Glu传感器具有快速响应和恢复以及良好的稳定性,在可穿戴设备和非接触传感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5年02期 v.36;No.118 253-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 ZnO纳米颗粒作用下二氢脂酰胺脱氢酶及其突变体的稳定性研究

    潘雨露;姜舟婷;

    目的:研究不同尺寸的圆柱形氧化锌纳米颗粒对蛋白质二氢脂酰胺脱氢酶(1BBL)及其突变体(N24D、D43N)构象的影响。方法:运用Gromacs软件模拟不同粒径的氧化锌纳米颗粒作用下,野生型蛋白质1BBL及其突变体(N24D、D43N)的动力学行为,并对各体系蛋白质的构象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随着氧化锌纳米颗粒尺寸增大,复合体系中蛋白质1BBL及其突变体的结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蛋白质内部氢键数量减少,回转半径增大,相应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对比1BBL与其突变体N24D、D43N发现,蛋白质的结构稳定性随着蛋白质链带电氨基酸数目的增多而降低。结论:本研究为分析纳米颗粒影响下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及其转化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进一步拓展纳米颗粒在医学诊断、药物递送和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2期 v.36;No.118 262-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 纳米Fe2O3粉体的形貌调控及演变机理研究

    魏方南;李冬云;王凡;王跃;杨圣怡;徐扬;王睿;葛洪良;

    目的:实现纳米Fe_2O_3材料的形貌可控并揭示其演变机理。方法:以无水氯化铁为原料,以十二水合磷酸三钠(Na_3PO_4·12H_2O)为形貌调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一系列纳米Fe_2O_3粉体。系统研究制备条件(水热时间、水热温度、形貌调控剂的用量)对纳米Fe_2O_3形貌的影响,结合晶体生长理论对纳米Fe_2O_3粉体形貌演变机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优化水热制备工艺条件,成功实现了纳米Fe_2O_3形貌由球状到碗状再到环状的可控演变。结论:水热制备工艺影响纳米Fe_2O_3的物相和形貌,纳米Fe_2O_3形貌由球状到碗状再到环状的演变体现了奥斯瓦尔德熟化的溶解-再沉积过程。

    2025年02期 v.36;No.118 269-273+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 纳米TiO2/ZnO对室温硫化硅橡胶涂层表面和性能影响研究

    陈风浪;张朋越;高瑀婷;楼超艳;李巍霞;赵黎明;张静;储菲菲;

    目的:研究纳米TiO_2和纳米ZnO填料对室温硫化硅橡胶(RTV)涂层综合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喷涂法制备纳米复合RTV涂层,对不同填料添加量的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镜、疏水性测试、电气绝缘性测试以及紫外透射光谱测试进行表征。结果:当RTV添加4.5%质量分数的纳米TiO_2时疏水性最佳,静态接触角达到113.25°;当RTV分别添加7.5%质量分数的纳米TiO_2和7.5%质量分数的纳米ZnO时,RTV涂层的紫外屏蔽率分别高达96.82%和95.99%;当RTV添加4.5%质量分数的纳米TiO_2时,1 000 V电压等级下的绝缘性能最佳,体积电阻率达到10.52×10~(13)Ω·cm。结论:纳米TiO_2和纳米ZnO的引入使RTV涂层表面粗糙度增加,形成更紧密有序的交联结构,能够有效提高RTV材料疏水性能、电气绝缘性能及紫外屏蔽性能;而过高的添加量则会导致填料的团聚,破坏有序结构,降低其综合性能。

    2025年02期 v.36;No.118 274-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 基于压电催化效应的市政污泥脱水技术与参数优化

    卢锡龙;李玉林;饶宾期;任伟伦;屠厚德;张琰;尧亚雯;曾卓;周芳;

    目的:针对机械脱水技术无法满足市政污泥深度脱水要求的难题,本研究旨在利用压电催化效应提高污泥脱水性能。方法:通过对比实验选择合适的压电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压力、时间与压电材料添加量对含水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建立压电脱水数学模型,确定最佳脱水参数。同时,检测催化脱水后污泥Zeta电位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脱水后污泥孔隙的变化。结果:MoS_2压电材料的催化效应能够显著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在压力为6.4 MPa、时间为55.5 min和MoS_2添加量为5.4 g的条件下,污泥脱水率达到90.41%。压电脱水后污泥Zeta电位上升且污泥孔隙显著增加。结论:压电脱水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污泥的深度脱水,为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025年02期 v.36;No.118 281-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基于机器学习的高精度低阶数值格式研究

    杨轲钧;于明州;

    目的:针对高精度数值计算对资源需求越来越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高效率数值计算优化方法。方法:采用龙格-库塔(R-K)法框架,使用高阶R-K法获得粒子运动轨迹数据;再以高阶数据为训练目标,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提取影响计算精度的权重系数;最后将权重系数应用到低阶R-K法。结果:数值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机器学习优化的低阶R-K法,在与四阶R-K法相同计算精度情况下,求解速度比高阶方法提高三个数量级。结论:机器学习与传统数值方法的结合展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能够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显著提升计算效率。

    2025年02期 v.36;No.118 290-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 基于交叉差分Transformer模型的点云配准网络

    徐梦楠;叶海良;曹飞龙;

    目的: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配准算法由于感受野单一,难以充分提取几何特征;同时,Transformer模型在计算注意力分数时容易产生噪声,导致配准精度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交叉差分Transformer模型的点云配准网络。方法:首先通过级联多视野局部特征提取模块扩展点云感受野,融合多尺度局部特征。为了增强网络对匹配点的关注,设计了差分注意力驱动的特征交互模块。该模块的核心是交叉差分注意力机制,既能促进特征交互,又可过滤注意力噪声。最后,通过全局重要性评分模块增强具有高匹配置信度的特征点对。结果:在ModelNet40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本文方法的各项指标均优于现有方法。结论:该网络能够有效提高点云配准性能。

    2025年02期 v.36;No.118 298-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 面向混合信息的相似度推理算法及其应用

    陈昊;姚宁;

    目的:本文尝试从混合模糊信息和区间值模糊信息的推理问题着手,构建一种处理混合信息推理问题的算法,解决现实生活中具有混合信息的复杂推理问题。方法:从信息聚合的角度出发,将推理问题分别置于模糊层面和区间值模糊层面,进而聚合这两个层面上获取的信息,构建由模糊信息和区间值模糊信息组成的不同混合类型的相似度推理算法。结果:得到了不同混合类型推理问题的解,并深入探讨了所构建推理算法的还原性。结论:将所提出的面向混合信息的相似度推理算法应用于模式识别,实验表明本文所构建的算法可行有效。

    2025年02期 v.36;No.118 31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生物科学

  • 生菜储藏期沙门氏菌消长预测模型研究

    姚雪婷;刘思怡;肖兴宁;肖英平;俞晓平;杨华;汪雯;

    目的:比较不同储藏温度对生菜表面沙门氏菌数量的影响。方法:测定生菜表面沙门氏菌在储藏温度4、16、25和33℃下的生长/衰亡数据,并建立细菌生长/衰亡模型。结果:冷藏(4℃)可抑制生菜表面沙门氏菌生长,其数量变化可用Logistic(0.30,0.09)分布描述。低温储藏(16℃)可在12 h内抑制细菌繁殖;而室温储藏(25、33℃)未见细菌增殖迟滞期,细菌繁殖速度快,风险较高。根据拟合参数和验证指标(adj-R~2~0.98,1.66<RMSE<2.98,1<A_f<1.05,0.90<B_f<1.05),Logistic模型是预测16、25和33℃储藏条件下生菜表面沙门氏菌动态的最优初级模型。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预测生菜储藏过程中沙门氏菌数量提供依据,为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2025年02期 v.36;No.118 321-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 青蒿精油抗菌活性与脂质体的制备研究

    林明豪;关颖琳;张逸欣;袁舒婷;何巧;潘家荣;

    目的:研究青蒿精油的抗菌活性,并优化其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工艺,以提升其应用潜力。方法:采用水蒸馏法提取青蒿精油,并用抑菌圈法评价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抗菌活性;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青蒿精油脂质体,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青蒿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抗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大于30 mm;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分析,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4.687 5∶1(卵磷脂75 mg,胆固醇16 mg),精油添加量54μL,吐温-60添加量52 mg。在此条件下,脂质体包封率平均值达74.68%。体外释放实验显示,青蒿精油脂质体在72 h释放率为67.17%。结论:青蒿精油对两种常见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基于优化工艺制备的青蒿精油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

    2025年02期 v.36;No.118 329-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正>《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是中国计量大学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刊登有一定创见性的科学技术研究论文为主,并适当刊登有价值的学科前沿、最新技术发展的综合评述类文章,努力体现“以质量检验检疫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刊宗旨。《学报》为季刊,每季末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您踊跃投稿。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超星移动图书馆、维普网,您可键入http://zgjl.cbpt.cnki.net查阅。作者著作权使用费随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以上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

    2025年02期 v.36;No.118 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