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微信号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微信公众号
学报动态
通知公告
网站访问量
基于分布式测温的流动反应量热方法研究
沈阳;许启跃;叶树亮;目的:面向流动生产过程工艺风险评估和优化的需求,针对其流动反应量热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管式反应系统的热平衡设计了流量调节式和标定式流动反应量热方法,其中流量调节式量热方法依据温度信息和流量信息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通过多组数据线性拟合计算反应焓;标定式量热方法通过标定管路的等效总传热系数,结合热平衡等式计算反应焓。依据测量原理搭建了流动反应实验平台,利用管路不同位置分布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实验数据。结果:以丙二酸二乙酯氢氧化钠的水解反应为例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分段步长条件下,两种流动反应量热方法反应焓计算结果与文献参考值范围值中位数的最大相对误差为6.33%。结论:两种量热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流量调节式量热方法实验效率更高,实验过程更安全,标定式量热方法计算结果稳定性更好。
基于尺寸法的体积管标准容积测量系统
蔡嘉乐;陈爱军;目的:研发一套用于体积管的标准容积测量系统并对其展开实验研究。方法:基于尺寸法探究体积管的标准容积测量原理,通过三点定圆法和间接测量法分别获得体积管的内径和长度,计算获得体积管的标准容积,并设计相应的测量系统测量体积管标准容积,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利用所研发的测量系统对体积管标准容积进行测量,并与容积法测量结果进行比对,所得相对误差小于0.01%。结论:所研发的测量系统为体积管标准容积的精确测量和性能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基于微分动态规划的AGV自主充电点镇定控制
游志超;金英连;高雁凤;周坤;王斌锐;目的:为实现轮式机器人自主充电功能,采用跟踪最优轨迹的方式实现充电桩处的点镇定控制,用于与充电桩对接进行有线充电。方法:轮式机器人导航至充电桩前设置的停泊区域后,采用微分动态规划方法生成满足各项约束的最优轨迹,设计控制律跟踪轨迹并处理外界扰动,实现终点处的点镇定控制。结果:由仿真与实验结果可知,点镇定控制误差在充电桩对接处硬件结构的容忍度范围内。结论:本方案能应用于AGV的有线自主充电。
基于数据驱动的交直流混联电网换相失败故障检测方法
王颖;朱大伟;周艳芳;郑迪;肖龙海;施海峰;目的:研究高压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中换相失败的故障检测问题。方法:首先,在PSCAD搭建仿真模型,采集换流母线处的交流电压、直流电流和整流侧触发角指令值并进行预处理,作为故障特征数据集;其次,训练PSO-RBF和GS-RF模型,对是否发生换相失败、引起换相失败的故障类型以及故障发生的位置进行判别;最后,通过性能指标对比,选取最优的检测模型。结果:实验证明,对于是否引起换相失败的判别,PSO-RBF模型性能要优于GS-RF模型;而对于造成换相失败的故障类型和故障位置的检测,GS-RF换相失败检测模型效果更佳。结论: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换相失败故障,对后续的交直流混联电网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对称保护连续域束缚态的太赫兹超表面传感器
祁天文;秦坚源;目的:设计一种基于对称保护连续域束缚态的太赫兹超表面传感器,用以检测吡虫啉的质量浓度。方法: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设计超表面传感器的单元结构,计算并分析其太赫兹透射谱、散射功率。采用剥离工艺制备超表面传感器并测试其对于吡虫啉溶液的检测效果。结果:超表面传感器在非对称状态下,激发出由磁偶极子主导的模式2。制备的超表面在滴加质量浓度为0.01 mg/L的吡虫啉后,产生的频移为0.98 GHz。结论:设计的超表面传感器可以实现对低质量浓度吡虫啉溶液的检测。
界面Dzyaloshinski-Moriya相互作用对椭圆坡莫合金环磁性影响的微磁学模拟研究
陈曦;王建峰;袁国庆;莫伟权;目的:本文研究界面Dzyaloshinski-Moriya(DM)相互作用对椭圆坡莫合金环静态和动态磁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微磁学模拟软件Mumax3研究具有不同强度界面DM作用(D=0,0.5,1,1.5,2,2.5,3 mJ/m~2)的椭圆环磁矩分布、磁化过程和高频磁谱。结果:随着界面DM作用增强,椭圆环的平衡态磁结构逐渐偏离涡旋分布,在D=3 mJ/m~2时转变为多畴分布;当D处于0~2.5 mJ/m~2之间时,磁化均分为“可逆转动-不可逆转动-可逆转动”三阶段;而在D=3 mJ/m~2时,除了磁矩转动过程还包括新磁畴产生;当D从0增加到2.5 mJ/m~2,高频磁谱中会在基频共振外依次出现边界共振和高阶共振模式,且所有模式共振频率都随D增加而减小,在D=3 mJ/m~2时出现多个复杂共振模式。结论:可以利用界面DM作用对椭圆坡莫合金环的静态和高频磁性进行有效调制。
微创耳蜗手术磨削路径的安全约束设计研究
姚震;黎建军;目的:研究微创耳蜗手术磨削路径的安全约束计算算法。方法:基于高精度CT重建颞骨及耳内模型,创新性地从两个方向提出安全约束并设计对应模型分析计算。结果:通过模型设计,成功在两个约束方向得出距离计算方法,并对方法进行公式总结,基于VS+VTK设计微创耳蜗手术的安全约束计算仿真平台,验证了安全约束计算算法的真实性与可行性。结论:本文成功地对微创耳蜗手术磨削通道的安全约束计算算法进行了研究和公式归纳,能有效提高手术磨削通道规划的安全性和速度,对微创耳蜗手术自动规划手术路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简论农药残留量检测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陈华才简要介绍了农药残留量测定中样品的提取、净化等前处理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包括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提取、免疫亲和色谱和凝胶色谱等技术
固体照明光源-白光LED的研究进展
徐时清;金尚忠;王宝玲;张丽艳;赵士龙;李晨霞;回顾了照明光源的历史,介绍了实现白光LED的基本原理和方案,分析了国内外固态照明的发展现状,指出白光LED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白光LED进行了展望.
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研究进展
张高会;黄国青;徐鹏;于明洲;铝合金耐磨性差、特殊条件下耐蚀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利用,对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长期以来一直是扩大铝合金使用范围地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综述了铝合金的各种表面处理方法,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指出表面氧化是铝合金表面处理的主流,复合处理、纳米化处理将是今后铝合金表面处理的主要研究方向.
圆柱绕流的流场特性及涡脱落规律研究
涂程旭;王昊利;林建忠;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630、800及950三种雷诺数条件下的圆柱绕流场进行了实验,给出了圆柱下游沿流动方向4倍圆柱直径和垂直方向3倍圆柱直径区域内的速度场、涡量场以及涡脱落现象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圆柱尾流区域位于垂直方向约1.5~2.5倍圆柱直径范围内,随着雷诺数增大,这一范围呈现缩小趋势,而主流对涡的拉伸和输运能力有所增强;涡脱落频率随雷诺数增大而增大,小雷诺数时能够较为完整地捕捉到涡生成、脱落、发展和耗散过程,由于PIV采集频率的限制,大雷诺数条件下涡脱落整个过程不易被完整捕捉到.
近红外透射光谱聚类分析快速鉴别食用油种类
刘福莉;陈华才;姜礼义;胡献恩;以8种食用油纯油的43个样品为对象,研究了近红外透射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法快速鉴别食用油种类的可行性.采集样品在12 500~4 000 cm-1范围内的傅立叶变换近红外透射光谱,利用光谱模式识别法中的聚类分析法对图谱进行定性分类鉴别.实验证明,光谱经二阶导数预处理后,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和方差平方和法均可准确无误地将食用油样品分为8类,判别模型对预测集样品的准确率达到100%.研究表明,近红外透射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法可以为快速无损鉴别食用油种类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
茶叶原产地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叶子弘;言思敏;崔海峰;付贤树;俞晓平茶叶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目前我国有许多地理标志的茶叶品种,然而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打着原产地旗号出售的假冒茶叶,因此有必要发展相应的检测手段对茶叶进行原产地鉴定.首先对茶叶的一些理化性质检测进行介绍,然后再对目前已经应用在茶叶以及其他农产品原产地保护中的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根据原理的不同,将检测手段分为质谱法、光谱法、分离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四大类,分别针对每一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进行介绍.
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研究进展
张高会;黄国青;徐鹏;于明洲;铝合金耐磨性差、特殊条件下耐蚀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利用,对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长期以来一直是扩大铝合金使用范围地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综述了铝合金的各种表面处理方法,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指出表面氧化是铝合金表面处理的主流,复合处理、纳米化处理将是今后铝合金表面处理的主要研究方向.
快速闪烁晶体在未来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朱人元简要综述了快速闪烁晶体在未来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和目前研究进展.在未来高亮度强子对撞机(HLLHC)上通过采用高亮度、快速和高抗辐照强度的LYSO晶体为CMS的量能器升级,可以建成具有良好E/γ能量分辨率的稳定的精密电磁量能器.通过读取PbF2,PbFCl和BSO晶体中的切伦科夫光和闪烁光,可以为未来的轻子对撞机建立具有良好的喷注能量分辨率的均匀强子量能器.有亚纳秒衰变时间的BaF2晶体将为未来的高能物理强度前沿实验建立在速率及时间分辨率提高超过10倍的晶体量热器.对新型快闪烁晶体如PbFCl,YAP:Yb,ZnO:Ga和CuI的研究可能为今后高能物理实验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ResNet50网络的乳腺癌病理图像分类研究
王恒;李霞;刘晓芳;徐文龙;目的:为解决传统机器学习在病理图像诊断方面的性能不足和纯粹人工阅片导致的误诊或者错诊等问题。方法:结合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的优势,以ResNet50为基础网络框架,使用迁移学习实现模型功能,设计了一个用于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 CAD)的乳腺癌病理图像自动分类模型。结果:模型迭代7 000次时在验证集的正确率收敛于98%左右,在测试集上进行测试,正确率达到97.4%。在测试集中的1 083个恶性肿瘤样本中平均有1 061个样本被正确识别出,达到98%的灵敏度。结论:本模型具有泛化性好、深度大、精度高、收敛快的优点,为CAD应用于实际临床诊断提供了可行性论证。
圆柱绕流的流场特性及涡脱落规律研究
涂程旭;王昊利;林建忠;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630、800及950三种雷诺数条件下的圆柱绕流场进行了实验,给出了圆柱下游沿流动方向4倍圆柱直径和垂直方向3倍圆柱直径区域内的速度场、涡量场以及涡脱落现象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圆柱尾流区域位于垂直方向约1.5~2.5倍圆柱直径范围内,随着雷诺数增大,这一范围呈现缩小趋势,而主流对涡的拉伸和输运能力有所增强;涡脱落频率随雷诺数增大而增大,小雷诺数时能够较为完整地捕捉到涡生成、脱落、发展和耗散过程,由于PIV采集频率的限制,大雷诺数条件下涡脱落整个过程不易被完整捕捉到.
封面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是浙江省教育厅主管、中国计量大学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以刊登有一定创见的科学技术研究论文为主,并适当刊登有价值的学科前沿,最新技术发展的综合评述类文章,努力体现“以计量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刊宗旨。
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