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微信号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微信公众号
学报动态
通知公告
网站访问量
锂离子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热特性测试及建模研究
杨楚舒;邱文泽;耿悦;毛敏军;叶树亮;目的:热物性参数和产热特性表征是热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的基础。本研究聚焦锂离子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热特性,通过测定比热容、导热系数等关键热物性参数,构建产热-传热耦合模型。方法:采用等温量热法测量锂离子电容器充放电产热量,绝热量热法测量比热容,三维数据反演法测量导热系数,结合实验数据验证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升预测精度。结果:锂离子电容器充放电产热量随充放电倍率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呈先降后升趋势。当温度从5℃上升至60℃,比热容从931.7 J/(kg·℃)增大至1 180.4 J/(kg·℃)。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在不同恒定电流放电过程中,固定测温点的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偏差在±0.3℃内。结论:基于实测热物性参数构建的产热-传热耦合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锂离子电容器在恒流放电时的温升,可用于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仿真优化。
基于标尺标定法的光电挠度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欣荣;龚华平;于子淇;刘思瑶;柴丛山;徐贲;樊其明;赵春柳;目的:为提高挠度测量的准确性,研究基于标尺标定法的光电挠度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标尺标定法。通过安装已知尺寸的标尺,利用工业相机成像获取标尺对应的像素尺寸,计算标定系数;选定标靶,通过图像处理计算像素位移,获得实际挠度值。实验分析了挠度变化速度、相机安装角度、环境光照度等因素对光电挠度仪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参数变化范围内(2.5~10 mm/s、400~2 200 lx、仰角范围2°~14°、水平角范围2°~14°),挠度变化速度、环境光照度、相机安装角度等因素对挠度测量结果无显著影响,光电挠度仪的测量值与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数据基本一致,偏差在0.1 mm以内。结论:基于标尺标定法的光电挠度仪准确度高,受外界因素影响小,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基于云平台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检定系统
缪鹏;邵海明;蔡晋辉;黄洪涛;肖子尚;目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传统检定方式存在检定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为此本文设计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检定系统,以提高检定效率。方法:建立云平台系统,实现校验仪与微信小程序之间的远程数据传输,自动采集与上传检定数据;在检定现场,通过微信小程序录入必要信息;通过系统后台进行数据审核和监督;自动处理原始数据、生成检定证书。系统采用分权管理模式,可赋予检定员与远程辅助人员不同的操作权限。数据传输采用对称与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保证检定工作的可信度。校验仪的硬件采用双AD采样方案,实现高精度的采样,提高测量准确度。结果:采用本检定系统对充电桩开展检定实验,评估结果显示,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满足检定要求。对系统的计量标准装置(检验仪)进行了稳定性测试,证实其长期稳定性达到0.05级标准装置要求。结论:本系统依托云平台及远程数据传输技术,高效完成了检定任务,显著提高了检定效率,在充电桩计量检定监管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进样速度对5 s延滞期爆发点影响实验研究
徐俊炜;叶魏涛;王晓娜;杨遂军;叶树亮;目的:研究进样速度对火炸药5 s延滞期爆发点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基于传热学及反应动力学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定性分析进样速度对5 s延滞期爆发点的影响规律。使用黑火药样品进行爆发点实验,测定不同温度、不同进样速度下的5 s爆发点值。结果:当进样速度为31.7 mm/s时,黑火药5 s爆发点为301℃;进样速度高于110 mm/s时,黑火药5 s爆发点为305℃,相较于低进样速度时增加4℃。结论:进样速度影响火炸药5 s爆发点的测试结果,5 s爆发点随着进样速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当进样速度达到边界条件110 mm/s后,增加幅度逐步减小并趋于稳定。
基于二维单镜面MEMS振镜的扫描畸变分析及电压校正
毛志翔;徐睿;孙佳烽;胡天;石岩;陈亮;目的:针对二维单镜面微机电系统(MEMS)振镜在动态扫描中,因镜面几何特性与光路耦合效应产生的复合畸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压前馈校正的扫描畸变补偿算法。方法:通过构建包含机械偏转、光路传输与空间坐标映射的扫描理论模型,揭示了扫描畸变的形成机制及量化规律。基于非线性优化方法,建立扫描轨迹误差最小化目标函数,通过控制反演电压实现光学畸变的主动预补偿。结果:校正后扫描轨迹的平均绝对误差(MAE)由2.757 7°降至0.724 7°,降幅达74%。结论:该方法无需引入额外光学元件或闭环反馈,为高精度MEMS振镜激光扫描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开环控制解决方案。
用于多源射频能量收集的宽带圆极化整流天线
金杭;郁国良;邱阳;朱明敏;周浩淼;目的:针对多源射频能量收集需求,设计一种宽带整流天线,通过宽带、高效整流器,实现复杂环境中多频段多极化射频能量的高效收集与转换。方法:采用三段式馈电和地面开槽技术优化收集天线的阻抗带宽,采用偏中心馈电技术和特殊的介质谐振器优化收集天线的轴比带宽;在具有初始频率选择性的整流器基础上,引入多种集总元件和微带线拓展的整流带宽。最终制作收集天线的实物样机,并验证整流天线系统的性能。结果:整流天线在2.2~4.9 GHz频带内保持50%以上的整流效率,其中在2.15~3.15 GHz以及3.8~4.8 GHz频带内具有圆极化特性。结论:实测结果与仿真预测结果基本一致。所提出的宽带圆极化整流天线能够在宽频带中高效地收集射频能量并完成整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CNN-HHO模型的风电叶片激光除冰速度预测研究
董科锋;金英连;吴善强;周唯逸;傅凌焜;王斌锐;目的:针对风电叶片激光除冰过程中易引发的叶片表面热损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NN-HHO模型的激光除冰速度预测方法。方法: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模型预测激光除冰速度,并引入哈里斯鹰优化(Harris hawk optimization, HHO)算法,优化CNN模型的超参数空间,形成CNN-HHO优化模型。结果: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CNN模型性能发现,经HHO算法优化后,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减小了2.78%,决定系数R2增加了0.004。进一步将CNN-HHO预测模型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BP-HHO、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ELM-HHO和CNN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泰勒图可视化分析表明,CNN-HHO模型的各项性能评价指标均表现最佳,其MAPE=3.42%,R2=0.992。结论:所设计的CNN-HHO模型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激光除冰速度预测,为风电叶片激光除冰工艺参数的智能调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简论农药残留量检测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陈华才简要介绍了农药残留量测定中样品的提取、净化等前处理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包括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提取、免疫亲和色谱和凝胶色谱等技术
固体照明光源-白光LED的研究进展
徐时清;金尚忠;王宝玲;张丽艳;赵士龙;李晨霞;回顾了照明光源的历史,介绍了实现白光LED的基本原理和方案,分析了国内外固态照明的发展现状,指出白光LED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白光LED进行了展望.
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研究进展
张高会;黄国青;徐鹏;于明洲;铝合金耐磨性差、特殊条件下耐蚀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利用,对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长期以来一直是扩大铝合金使用范围地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综述了铝合金的各种表面处理方法,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指出表面氧化是铝合金表面处理的主流,复合处理、纳米化处理将是今后铝合金表面处理的主要研究方向.
圆柱绕流的流场特性及涡脱落规律研究
涂程旭;王昊利;林建忠;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630、800及950三种雷诺数条件下的圆柱绕流场进行了实验,给出了圆柱下游沿流动方向4倍圆柱直径和垂直方向3倍圆柱直径区域内的速度场、涡量场以及涡脱落现象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圆柱尾流区域位于垂直方向约1.52.5倍圆柱直径范围内,随着雷诺数增大,这一范围呈现缩小趋势,而主流对涡的拉伸和输运能力有所增强;涡脱落频率随雷诺数增大而增大,小雷诺数时能够较为完整地捕捉到涡生成、脱落、发展和耗散过程,由于PIV采集频率的限制,大雷诺数条件下涡脱落整个过程不易被完整捕捉到.
近红外透射光谱聚类分析快速鉴别食用油种类
刘福莉;陈华才;姜礼义;胡献恩;以8种食用油纯油的43个样品为对象,研究了近红外透射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法快速鉴别食用油种类的可行性.采集样品在12 5004 000 cm-1范围内的傅立叶变换近红外透射光谱,利用光谱模式识别法中的聚类分析法对图谱进行定性分类鉴别.实验证明,光谱经二阶导数预处理后,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和方差平方和法均可准确无误地将食用油样品分为8类,判别模型对预测集样品的准确率达到100%.研究表明,近红外透射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法可以为快速无损鉴别食用油种类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
茶叶原产地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叶子弘;言思敏;崔海峰;付贤树;俞晓平茶叶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目前我国有许多地理标志的茶叶品种,然而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打着原产地旗号出售的假冒茶叶,因此有必要发展相应的检测手段对茶叶进行原产地鉴定.首先对茶叶的一些理化性质检测进行介绍,然后再对目前已经应用在茶叶以及其他农产品原产地保护中的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根据原理的不同,将检测手段分为质谱法、光谱法、分离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四大类,分别针对每一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进行介绍.
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研究进展
张高会;黄国青;徐鹏;于明洲;铝合金耐磨性差、特殊条件下耐蚀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利用,对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长期以来一直是扩大铝合金使用范围地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综述了铝合金的各种表面处理方法,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指出表面氧化是铝合金表面处理的主流,复合处理、纳米化处理将是今后铝合金表面处理的主要研究方向.
快速闪烁晶体在未来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朱人元简要综述了快速闪烁晶体在未来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和目前研究进展.在未来高亮度强子对撞机(HLLHC)上通过采用高亮度、快速和高抗辐照强度的LYSO晶体为CMS的量能器升级,可以建成具有良好E/γ能量分辨率的稳定的精密电磁量能器.通过读取PbF2,PbFCl和BSO晶体中的切伦科夫光和闪烁光,可以为未来的轻子对撞机建立具有良好的喷注能量分辨率的均匀强子量能器.有亚纳秒衰变时间的BaF2晶体将为未来的高能物理强度前沿实验建立在速率及时间分辨率提高超过10倍的晶体量热器.对新型快闪烁晶体如PbFCl,YAP:Yb,ZnO:Ga和CuI的研究可能为今后高能物理实验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ResNet50网络的乳腺癌病理图像分类研究
王恒;李霞;刘晓芳;徐文龙;目的:为解决传统机器学习在病理图像诊断方面的性能不足和纯粹人工阅片导致的误诊或者错诊等问题。方法:结合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的优势,以ResNet50为基础网络框架,使用迁移学习实现模型功能,设计了一个用于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 CAD)的乳腺癌病理图像自动分类模型。结果:模型迭代7 000次时在验证集的正确率收敛于98%左右,在测试集上进行测试,正确率达到97.4%。在测试集中的1 083个恶性肿瘤样本中平均有1 061个样本被正确识别出,达到98%的灵敏度。结论:本模型具有泛化性好、深度大、精度高、收敛快的优点,为CAD应用于实际临床诊断提供了可行性论证。
圆柱绕流的流场特性及涡脱落规律研究
涂程旭;王昊利;林建忠;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630、800及950三种雷诺数条件下的圆柱绕流场进行了实验,给出了圆柱下游沿流动方向4倍圆柱直径和垂直方向3倍圆柱直径区域内的速度场、涡量场以及涡脱落现象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圆柱尾流区域位于垂直方向约1.52.5倍圆柱直径范围内,随着雷诺数增大,这一范围呈现缩小趋势,而主流对涡的拉伸和输运能力有所增强;涡脱落频率随雷诺数增大而增大,小雷诺数时能够较为完整地捕捉到涡生成、脱落、发展和耗散过程,由于PIV采集频率的限制,大雷诺数条件下涡脱落整个过程不易被完整捕捉到.
封面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是浙江省教育厅主管、中国计量大学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以刊登有一定创见的科学技术研究论文为主,并适当刊登有价值的学科前沿,最新技术发展的综合评述类文章,努力体现“以计量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刊宗旨。
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详细…